文丨李杨

从今年国内综艺市场来看,观察类节目走热是相当显著趋势。从《我家那小子》到《妻子的浪漫旅行》再到《幸福三重奏》、《心动的信号》,观察类综艺可以说是当下的品类新贵。

在一众观察类节目中,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通过四组明星家庭的亲子关系,让观众看到了非常全面且有张力的中国式家庭缩影,进而探讨亲子关系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反响。

节目昨晚播出本季大结局,全国网收视率0.87,份额6.86%成功收官,同时段排名所有频道第一。《我家那小子》本季共播出12期,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83,平均份额6.36%,累计到达率13.81%,12期所有单期节目均排名同时段上星综合组第一,最后三期节目忠实度均超过40%,最高达44.2%。

《我家那小子》由曾打造过《花儿与少年》、《亲爱的·客栈》等综艺的陈歆宇团队操刀,这档小体量的观察类综艺能够跻身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足以见得平台对节目品质的信心,而这信心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于对幕后主创团队的信任。眼下,明星嘉宾固然是衡量节目的指标之一,但制作团队更是确保节目口碑和品质的保障。

综艺节目请多少明星不重要,造出多少明星才重要

对于一档综艺来说,邀请到大牌明星来撑场面,当然是获得收视率和关注度的条件之一。但是随着大牌明星资源的日益消耗,观众对这些“熟脸”也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始期待能够在节目中看到艺人的成长与变化。

如今,能否打造出最有话题度和看点的明星,俨然已经成了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而若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操刀多档节目的陈歆宇团队,在真人秀领域的造星能力可见一斑。

复盘陈歆宇团队的“造星”之路,在《花儿与少年》播出期间,杨洋的曝光率呈指数型上涨,短时间内圈粉无数;井柏然的一手俊秀好字,以节目文案的形式成了他突出的标签。此后《亲爱的·客栈》的播出,则让阚清子、纪凌尘一再登上了微博热门,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能够跻身于2017年微博声量排行榜的前一百。如今《我家那小子》播出后,陈学冬给人感觉是勇敢、独孤又会照顾人的暖心少年;武艺是没长大的宝宝,靠外卖续命;钱枫立起了憨厚可靠的开心果人设;徐海乔是独立、自我的文艺青年,四位明星各有特色,在节目播出期间可谓圈粉无数。

从各大论坛网友讨论来看,一档节目能够刷屏的原因在于节目“捧”出了个性鲜明的嘉宾,随着节目的播出,节目中的艺人仿佛也自带了流量一般,一个“不经意”就能为社交平台贡献了几个热门。以《我家那小子》为例,每次打开微博搜索#我家那小子#的话题,总能跟着带出节目中多位艺人的热门话题。在最后一期节目中,武艺和妈妈去张家界旅行,爬山途中遇到的热心大姐表示“我看你在节目里天天吃泡面”,由此不难看出,观众对节目和艺人的关注程度。

尽数这几年成功的综艺节目,其参与的明星在节目播出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关注度和讨论量,但是从“造星”这个角度来看,《花儿与少年》到《亲爱的·客栈》再到《我家那小子》这三档节目的表现,似乎在向观众证明,陈歆宇团队已经解开了如何通过节目打造观众喜爱的明星这个密码。

如何打造一档“造星率”和“关注度”都很高的综艺节目?

一档综艺节目的“造星率”高,自然也就表示节目的关注度也非常高。而能够打造出这样综艺节目,制作团队也必然有独特的“秘诀”。对于陈歆宇团队来说,从节目最初的选角,到节目内容、话题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以观众的情感需求为导向,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首先,从节目中嘉宾选择来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花儿与少年》讲的是旅行当中跟陌生人相处的故事,因此选择的嘉宾从年龄、颜值、个性都有极高的辨识度,这让节目本身就有了足够的看点;《亲爱的·客栈》的几组嘉宾,有结婚多年的夫妻、年轻的情侣和单身的社会“萌新”,几乎覆盖了人在不同状态下的情感与观念,这样一来,每一组嘉宾都有各自的矛盾点与甜蜜点;而《我家那小子》的观察对象,则涵盖了不同年龄层,几乎是当下国内家庭生活的缩影,使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普适性。

以《我家那小子》为例具体来看,总共12期的节目共观察了五位明星嘉宾,分别是70后朱雨辰,80后钱枫、徐海乔,90后武艺、陈学冬,可以说是当下主流年龄层的代表。因此,这些被观察对象的独居生活成为阐释当代年轻人生活状况的一个代表性样本,拿出来讨论既有戏剧张力,也有足够的现实落脚点。

与此同时,节目还将人物的观察视角深入到各自原生家庭背后时,观察的样本进一步扩大。所以,节目中这些嘉宾所面临的问题,如陈学冬因为早年父母婚姻问题而恐惧婚姻、朱雨辰妈妈管控力太强让其大呼崩溃等,可能也就是同样年龄层观众会遭遇到的困境,大家在看节目的同时自然会去思考自己面临这些问题时该怎么办,也就会对这些嘉宾产生情感的共鸣。

其次,节目在内容和话题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我家那小子》这档节目的所包含的话题可以说相当丰富,从催婚、催生,到亚健康、减肥,再到空巢青年的孤独与焦虑,以及原生家庭关系对子女的影响,节目所传递出的社会现象与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也说明这档节目不仅仅是给年轻人看的,还是给父母看的,节目的受众群体相当广泛。

而节目始终在用影像记录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关系,容易引起大众的反思和共鸣,现实层面的价值和力量更大,也正因如此节目中的嘉宾虽然不是时下流行的“小鲜肉”,但是每期节目都能够产出一系列话题词攻占热搜榜。

其实从《我家那小子》就不难看出,节目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通过妈妈团和嘉宾团的评论,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同时也让观众意识到,暴露在这些明星身上的问题并非属于个别的。而也正是这种普遍性才能够引发社会层面的共鸣,成为观察类综艺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

深耕观察类节目,湖南卫视在综艺领域大胆创新

如今,“生活”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关注,也引起了更多的人思考,反映在综艺领域,就是观察类的节目渐渐成了综艺界的“宠儿”。观察类节目的触角延展至了社会群体的各个方面,让综艺节目除了一味地娱乐、做任务之外,有了新的表述空间,尤其是一些立足生活本身的观察类综艺节目,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提出观众想要知道的问题,收获了不俗的收视和口碑。

一直以来,湖南卫视对于市场风向感知能力都很强,并能很快的洞悉观众的需求点,并先后推出了明星自助远行真人秀《花儿与少年》和经营体验类观察真人秀《亲爱的客栈》。这两档节目虽然各有不同的定位,但关注的都是当时社会生态下人群的交际关系,可以说已经初现观察类节目的雏形。导演陈歆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其实在我看来《花少》和《客栈》其实都带有观察类节目的意味。”

也正是从《花少》以来,陈歆宇团队就始终深耕观察类节目的制作,并不断调整。此番推出的《我家那小子》,结合真人秀和脱口秀两种形态,观察点评明星独居的真实画面,力求为当下年轻人传递“好好去生活”的价值理念。

对于制作团队而言,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会对自己所做的节目有着更高的要求,挖掘出创新点。这一次,相对于此前观察类节目采用观众单一观察视角,《我家那小子》选择以妈妈团、嘉宾团、观众这三个维度,开拓了多维观察类综艺的展现形式。

首先,妈妈们的聊天总是离不开单身儿子的独具生活,这是第一个视角,是妈妈对孩子的观察。嘉宾团则是第二个视角,他们可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发现问题以及提出解决办法。而观众则是第三个观察视角,他们通过前妈妈团和嘉宾团的引导,找到自己与节目的情感连接,看节目的过程,即是在看明星的生活,其实也是在关照自己。

在真人秀井喷、网综崛起的当下,一档新的电视节目要取得收视和口碑的双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真正了解观众所需,在内容布局上不断进行完善,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制胜先机。

此番,湖南卫视推出的《我家那小子》,牢牢把握住了社会的热点和年轻观众的痛点,融合了“观察”“情感”“脱口秀”等多种类元素的创新综艺,即不失娱乐价值,又透过四组明星各自不同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向大众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节目从竞争激烈综艺“大战”中突出重围,也给综艺市场的创新带来很大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