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 Hotel Rwanda )》是2004年的电影,描述一段在1994年非洲小国卢旺达发生的种族冲突悲剧。

保罗在卢旺达一家比利时航空经营的高级饭店当经理,对于长久以来胡图族人与图西族人在国内的纷争,身为胡图族人的保罗只想安顿好自己的家庭和管理好饭店。

而他有一套商业哲学,靠着高明手腕,把饭店经营有声有色。供应饭店所需的大盘商乔治是激进的胡图族人,常利用地下电台鼓噪胡图族人团结起来铲除国内的图西族人。

这一天是胡图族总统与图西族叛军讲和签署协议的日子,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来确保签署手续完成。无奈晚间传来总统座机遭击落,胡图族人将矛头指向图西族,组成的民兵藉此开始展开一连串的血腥屠杀。

保罗当晚包庇了一群邻居,第二天,胡图民兵闯入,保罗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下包括身为图西族人的妻子等人的命,并借机躲进饭店。

由于饭店为比利时资产,再加上里面有很多欧洲来的顾客,因此胡图民兵不敢轻举妄动,所有逃进饭店的图西族人暂获喘息。

饭店外屠杀事件不断,陷入无政府状态,有幸抵达饭店的难民纷纷挤进。保罗一行人等待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向总部通报,再藉此离开卢旺达。

但当救援部队抵达饭店时,告诉领军维和部队的奥利佛上校一则令他深感羞愧的消息:这些救援部队是来带走饭店内的非卢旺达人,并减少驻守饭店的联合国军力,而对于胡图民兵不得有攻击的举动。接着所有外国人士带着惭愧的心情离去。

第二天胡图民兵闯入要求交出住宿名单,保罗趁机向总公司以保卫饭店资产名义寻求保护,总裁倚着政治人脉隔海驱走胡图民兵,但也无奈告知所能做的仅此,西方各国并没有打算介入内乱。

保罗因此鼓励饭店里的难民向所认识的国外人士打电话迫使外人出手相援。这次保罗再前往乔治那补给饭店的所需,与乔治谈话过才得知下个目标即是饭店里的图西难民。

保罗经乔治指示走河边小径返回,却意外发现小径横尸遍野,根本无法通过。保罗回到饭店回想所见几近崩溃,但仍坚强保护饭店中包括妻儿等许多人的性命。

第二天因向国外人士求援许多人得到庇护前往国外的机会,也包括保罗一家人。这些人经联合国部队保护准备前往机场,保罗上车前回首仍在饭店尚未得援的同胞,决定留在饭店。

而在部队保护下理应顺利抵达机场,却在途中被告密,导致护送失败,一行人又仓皇返回饭店。过去保罗曾利用饭店资源巴结卢旺达的陆军上将,此时向这名将军求援却惨遭拒绝,只因保罗再也没有免费资源可以压榨。

在动荡的局势下,保罗想到人去楼空的「外交官饭店」,可以找出一些仅有保罗拿得到的资源。将军受到诱惑与保罗一同前往,保罗交出一批威士忌,但将军却打算带保罗离开却不打算返回饭店。

保罗威胁将军若不帮忙,国际法庭有一天将会把他视为国际战犯,屠杀事件将归咎将军,到时候得靠保罗替他护航辩解,此时将军考虑后才返回饭店保护难民。

奥利佛上校得到消息,胡图民兵愿以饭店难民换取被图西叛军扣留的胡图人质,有机会遣送所有人前往图西叛军占据的安全避难所,所有人在联合国部队保护下驱车抵达。而保罗妻子一直挂念着弟弟的小孩,也在亚契夫人的协助下寻获。

这部影片,已经是很久没让我看到这么辛酸的西方电影了。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出自一名西方记者之口。

当时他们拍摄到一段残忍的屠杀画面,保罗感谢他们通过这段画面播放,会让织汤国际注视这场大屠杀,但其中一名记者却说:「没用的,人们看见这些屠杀魔保量惨剧的片段,一定会说『天呀,这真可套粒既怕』,然后继续吃他们的晚餐…」。

的确,他说得没错,很多时候人们就是这么冷漠,这些通过电视放送的画面对他们而言只是生活中的「事件」,唯有当「事件」变成「经历」时,人们才会正视它,否则关上电视或吃完饭后,这些再惨再糟的事仍旧置诸脑后。

最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在救援部队撤退非卢旺达人的时候,所有饭店员工还帮忙撑伞送走这些「贵宾」,眼泪不听使唤地流了下来,心中只觉得在这么动乱的时局下,西方世界冷眼旁观,留下当地人自生自灭,感到弱国的无助及国际政治的现实。


这是一部很沉重的电影。虽然导演并不刻意强调屠杀的惨状,主要是希望透过主角保罗的故事,顺便带出当时大屠杀时的混乱时局,以及人心丑陋与良善的分野。



在看这部电影时,我似乎融入了剧情,感到明显的不安与恐惧,就如做了一场噩梦,醒来之后才庆幸自己并未曾经历过那场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



对于这部电影,能成为豆瓣电影排名第159名,我认为当之无愧,毕竟它忠实地呈现种族间的冲突,突显了西方世界唯利是图的思维,并让现代人深思,以免重蹈覆辙,造成再度的遗憾。